哲学系实务导师座谈:课程回顾|道路——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论及其历史渊源
发布日期:2023-11-02 阅读:406

20231021日,由徐晟老师主讲的《法国哲学与艺术》课程于光达美术馆“道路——具象表现绘画展”中开展,杭州师范大学黄华侨老师受邀为我系师生介绍了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论及其历史渊源,讨论了具象表现绘画与现象学以及中国艺术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程伊始,黄华侨老师简要介绍了光达美术馆,并围绕“道路——具象表现绘画展”之主题提出了本次课程所要回答的两个问题:1、何谓具象表现?2、如何理解“道路”一词意涵?据此,黄华侨老师围绕展览画作讲解,引导学生与画作形成对话,以期回答两个主要问题:

黄华侨老师首先提出具象表现绘画之基本立场——“艺术是一种思考方式,是一种我们对待世界的方式”——基于此种立场所形成的基本问题,即为对世界“真实”的探求。以上世纪60年代初一批围绕在贾科梅蒂身边的艺术家为代表,他们以风格迥异的绘画表现,试图对“真实”作出自身的回应。

据此,黄华侨老师对展馆内作品展开了具体的解读。首先是贾科梅蒂的四件雕塑作品——《穿斗篷的迭戈》、《立方底座上站立的舞女》、《站立的安妮特》以及《站立的女人》。三件雕塑作品所呈现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旧石器时代原始艺术之印迹,且其所选用之视角均为一种直接取得的视觉经验,而非经过后期概念与知识加工形成的视觉表达。黄华侨老师补充到,贾科梅蒂的灵感来源往往要追溯至中世纪、古代、甚至远古时期,期望去除画作中被思维与知识加以矫饰的部分,返归至人与世界最为直接与亲密的状态,因而表达出一种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思。

后继众多画家也呈现出复归传统的绘画倾向,并基于传统绘画技法做了新的创新。如阿维格多·阿列卡的《阿尔芭》等画作偏好边角的构图,且受中国艺术中“气”的概念的直接影响,追求透气的油画效果;如莫兰迪的《静物》系列,于简单的视觉对象中,从本身形状和环境光线入手建立其内在相互关联的可能性;如森·山方的《塞纳街54号楼梯》等画作,探索有别于古典透视法的新的自然透视法,还原人的视觉对空间的本真呈现,其《都市景象》则运用了中国卷轴画的技法,以螺旋式的结构呈现出从室外进入室内的移步换景的游历过程;如雷蒙·马松的《巴黎6区的王子先生大街》等雕塑作品,承其老师贾科梅蒂对人在当代社会处境问题的关注,在雕塑中创新融入绘画技法并应用古埃及正面律等早期艺术方式。

可见,以贾科梅蒂为代表的众艺术家,期以绘画所还原的“真实”,并非是利用数理工具对物理空间内的事物做精确化的“照相式”还原,而是以纯粹视觉经验对当下瞬间所迸发的内在自我做最本真的情感表达。

具象表现绘画在探求“真实”的过程中呈现出两个鲜明特征——反对现代主义艺术以及追求直观视觉经验表达。据此,黄华侨老师究其历史渊源,对安德烈·德朗以及保罗·塞尚之画作展开解读。现代主义,原同样基于对“真实”的探求,反对古典绘画对二维平面的立体伪饰,以期返回至纯粹的艺术表达,但其在后期走向极端形成了抽象表现主义,拒绝所有表达“真实”的传统绘画方法。安德烈·德朗在现代主义的主流框架下,一方面想要摆脱现代主义的桎梏,一方面希望在传统绘画方法上有所创新,最终形成了经过现代主义洗礼后的古典艺术风格(如《红马》、《篮子里的水果》等),启示了逆现代化之潮流。印象派,同样讲求对视觉经验的还原,以期捕捉眼睛瞬间所看到的第一印象,但其对第一印象松散的画面呈现实际难以触及世界的内在真实。塞尚将印象派的技法和古典绘画形式相结合,既回避了印象派松散画面的弊端,又超越古典绘画形式在客观现实部分的滞留,以独特的笔法,尝试捕捉自然界中的超越外在表现的内在涌动与变化,把握世界的内在真实(如《弯道》)。

另外,黄华侨老师还指出抽象与具象表现之分别。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具象贴近再现,即客观呈现,抽象贴近表现,即情感表达。相反,法国六七十年代的艺术家们却坚守具象变现绘画,以期以具象表现实现对现实真实之还原以及对人主体变化之表达,最终实现主客融合之状态,这也同中国艺术精神主客不分的无我之境不谋而合。

至此,黄华侨老师回应了“何谓具象表现”之基本问题,即“具象表现绘画不是一种风格和流派,而是关于绘画求真的思想和方法”。以一批上世纪60年代初围绕在贾科梅蒂身边的艺术家为代表,上承塞尚和德朗艺术,后启批判“打破艺术边界”的“艺术犬儒主义”的逆现代化潮流,试图以视觉的直观来切近艺术存在论的真实。




                   

回溯到本次画展之主题,“道路”一词之意涵已然彰显。于绘画方法论而言,所谓“道路”,是在现代艺术的主流框架下,法国具象表现艺术家所探索出的一条将具象与表现相融合、西方美学与中国艺术精神相贯通,传统与现代相交汇的创新之路;于历史渊源而言,所谓“道路”,是在反现代艺术语境下,法国具象表现艺术家坚守具象表现的绘画方式,并试图以绘画感受视觉经验、以绘画思考“真实”、以绘画触及世界本质的反叛之路。黄华侨老师以具象表现绘画对“真实”问题的探求和逆现代化运动的历史背景,阐释了“道路”一词的具体内涵。

 

集中讲解结束,学生自行参观画作,就课程内容与自身所观所感,同黄华侨老师进行交流探讨。

下午十五时三十分,课程圆满结束。

上一篇:下一篇:

版权所有 ©2021 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联系电话:(86)571-28008376 邮编:310018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 网站管理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