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午12时,基于“Can-do”理念的日语教学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教材改革交流午餐会于东语楼202召开。本次午餐会由华东师范大学徐敏民教授主讲,东语学院副院长吴玲、院长助理兼日本语言文化系主任陈红、日语系全体教师以及东亚研究院教师代表参加了交流会。
徐教授积极回应习近平主席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针对现有的教学大纲没有对应配套教材的问题,徐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历经8年,联合日本高校编成了《新界标日本语综合教程》系列教材。
今天徐教授就“理念”、“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应该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
徐教授主张通过活动的形式,在输入输出评价一体化中讲解语法。她还提出课标和国标的核心素养主要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四个方面。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对于语言能力十分重视,于是徐教授强调了容易被忽视的语篇里所体现的强烈的文化意识,还提出要注重思维品质,表现为output。对于新的核心素养而言,外语教学需要有一个主题,并在语篇中融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指导学生习得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在这些理念基础上编成的综合日语基础教材《新界标日本语》系列教材是我国首套根据“Can-do”理念而编写的课辅教材。该教材打破精读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保留原来《基础日语》教学系统性的基础上,运用“Can-do”理念及学习活动观设计教学目标。每课设计的任务都能用“能做……”来描述。教材内容主要分为6个部分:听力、情景会话文、阅读语篇、角色扮演、任务、写作。其中,听力、会话文、阅读语篇为「インプッド」;角色扮演、任务、写作为「アウトプット」。再加上教师课后评价,形成了一个输入-输出-评价一体的体系。
教材注重对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我国日语教学的实际需求,从教学目标着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旨在最大程度的满足新时代下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引领下的教学观和学习观。与国内教材相比,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1.教学重点由传授语言知识转向提高语言活动能力;2.实现了学习目标;3.促成了教师由课堂教学主导者到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的角色转变;4.在学习目标和评价一体化的同时,实现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结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增强了理解和文化意识,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高了交流能力、增进了感情。
徐教授通过视频等资源展示了华东师范大学在教学改革上的各项具体举措。东语学院老师们结合自身的教学现状,向徐教授请教如何运用“can-do”理念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午餐会比预计时间延长30分钟后,才在老师们的依依不舍中结束。相信通过本次交流活动,能对我院日语系今后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有所启发。(供稿人:刘晔)
版权所有 ©2021 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联系电话:(86)571-28008376 邮编:310018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 网站管理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