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带来的幸福感——我院阿语系师生受邀参加中阿国家政党对话会
发布日期:2018-11-27 阅读:243

      11月2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为期两天。此次对话会主题为“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包括17个阿拉伯国家的60多个主要政党领导人在内的约200名中外方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了《中阿政党对话2018杭州宣言》。


 我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六名同学到场为本次会议提供了现场志愿服务,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这一次,小编非常有幸能够提前两天来到会议筹备现场,以一名阿语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这一次中阿政党对话会的筹备,亲身接触中阿高层代表,开拓眼界。

这几天,我院学生看到了举办一场国际会议的背后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兢兢业业。看到他们一次次核对会议的每一个流程,确保让每一位外宾在中国有最好的体验。

特别忘不了这几天见到的阿拉伯语高翻,他们为整场会议提供了语言交流保障,是他们为中阿交流搭起桥梁,让远道而来的阿拉伯客人感到宾至如归。他们在现场同声传译的精彩表现,对每一词每一句的斟酌考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还在学习阶段的我们要考虑自己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坚定学好阿拉伯语的决心。

而这一种强烈的决心更是来自于我们和阿联酋代表穆萨女士相处的这两天。从在机场和她见面的一开始到第二天在西湖边的分别,整个过程我们体会到了真正使用一门语言实践的意义,而且在给外宾介绍中国的时候,我们更感受到一种责任。这一次的对话会,本就是为了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那么作为能够搭起桥梁的我们,更应让穿越千年岁月的中阿丝绸之路熠熠生辉,让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这一次难忘的经历,必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健:对我来说,参加这次中阿政党对话会,真的受益匪浅,开始对自己的阿语水平很忐忑,害怕在会议中会出错,所以提前两天就开始准备一些会议进程中的生词。会议中,遇到一些听不懂的句子或词语时,看到高翻的各位大佬时,除了忐忑和羡慕,内心更多的是想着怎样可以成为一个灵活运用阿语的人。除此之外,最让我感动的是同行的一位阿拉伯女士穆萨和她的哥哥,在带领他们游览西湖的过程中,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一种互相信任的感觉,不分国界,不分文化,不分语言。最后,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带领和信任。

陈奇凯:很荣幸能以浙工商阿语系学生的身份为这次大会服务。在陆文秀学姐的带领下,我们向社会各界展现了我们浙工商阿语系学生的办事能力,得到来自多方包括阿拉伯各国领导人的认可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很多东西。明确了学好阿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后在口语方面会更加重视。

徐笑:作为志愿者,作为阿语生,我们定当要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学习阿语,为着中阿交流以及促进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朱利祥:我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前来参加的阿拉伯人前往自己的座位落座。在这次志愿活动中,我第一次看到了同传,我被他们流畅、标准、优美的阿拉伯语所深深震撼。途中遇到有阿拉伯人需要帮助,我们找来了学姐和她们交谈,看着学姐和她们侃侃而谈,不由心生羡慕,也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的能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加努力。

我们很开心在离开那里之后收到穆萨女士的回复,她说:إن الطلاب سبب سعادتنا هنا في البلد (正是因为有你们的学生,我在这里倍感幸福)。也许这就是我们作为阿语人想要收获的感觉,一种能让阿拉伯朋友感到幸福的成就感,一种能够承担起责任的满足感。

语言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他让两个不同国度的民族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对方身边,即使习惯不同信仰不同,也依然能够明白对方的友好热情,依然能够体验到幸福感。

上一篇:下一篇:

版权所有 ©2021 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联系电话:(86)571-28008376 邮编:310018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 网站管理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