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院学生交换留学感言(日语语言文学15研陈丽晓)
发布日期:2016-09-27 阅读:510

初到日本,并没有什么陌生感。

    鳞次栉比的店铺,错落有致的高楼,行色匆匆的亚洲面孔。若非随处可见的假名和时不时闯入耳中的日语,恍惚间觉得自己仍在国内。毕竟是日语专业的学生,不同于操着磕磕绊绊英语的观光客,即使身处异国,日常沟通也不在话下。无障碍的沟通和与国内无二致的城市,让我迅速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甚至如鱼得水般乐在其中。

    此番留学的目的地——二松学舍大学的东京校区,不同于多数拥有宽阔的校园和让人眼花缭乱的学科专业的大学,四栋大楼,两个学部便构成了它的全部。隐藏在高楼大厦中,看似不甚起眼的二松学舍大学,却连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也在此学习过。学生不多,却也包含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作为硕士生入学,研究室自然成为了我的“革命根据地”。十几台电脑,几十个置物柜,伏在桌前为作业发表和论文奋斗的学生便塞满了这小小的一间屋子。

    与国内固定安排的课程设置不同,在二松,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自主进行课程选择和安排。热门课程座无虚席,只有三两人的课程,老师便直接将教室搬到自己的研究室,如同闲聊一般喝着咖啡开讲。自然也有无人问津的课程,老师却也乐得轻松,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研究生课程不同于本科,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设定一个题目,学生逐一发表评论,老师总结点拨。半年下来,细细回想比起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自己思考得来的更加深刻,这也许正是大学院教育的目的。

    留学半年,不长不短的时间,除了学习课业,了解这个国家的内在文化也是目的之一。周末假日与友人穿梭在东京的各个角落,著名观光处的浅草寺、东京塔、上野公园、小巨蛋……鲜为人知的下北泽、高尾山、高原寺……越挖掘越觉得东京像是整个世界的缩影,纸醉金迷繁华茂丽,又冷暖自知。

    适应日本生活也只是一两个月的时间,习惯了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后,初至时的熟悉感反而逐渐消散了。融入这座城市生活了近半年,与友人开玩笑也总爱以“东京人”自居。但随着日渐的了解和适应,作为“外来人”的感觉反倒愈发强烈。日本整体乍看似与中国无差异,细节处却使中国相形见绌。

    未出国前也曾对网络上讲述的国外素质高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人性大抵相似,阴暗面隐藏再深也仍是存在,素质高最多不过是一部分,整体又能与国内差到哪里去呢?然而到日本之后才明白自己也是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s native。才感受到法律约束力之外的民众自觉性,即所谓国民素质。

    若用词语来描述日本,首当其冲地大概就是“秩序”。日本的秩序除却法律规定与社会规则,更多是来源于民众的约定俗成。出入电梯时靠近门的人一定会按着开关键,直到所有人进出完毕以防电梯门突然关闭夹伤人。扶梯上永远左侧站立右侧通行,给着急的人让与足够的通道。上下电车永远是先下后上,排队等待,没有一拥而上,没有急不可耐的钻空插队。马路上没有鸣笛声,即使绿灯已经结束,车辆依然安静地等待至最后一位行人通过后再启动,即使后方等待的汽车排起了长龙,也不曾听到不耐催促的尖锐喇叭声。路过路口处一定减速暂停,确认是否有行人车辆后再通行。无数个这样的生活细节之处,让人体会到如沐春风人性关怀。

    同社会秩序一样,日本环境也是安静整洁到极致。空气清新的每天都像春雨过后。路上不设置垃圾箱,街道却一尘不染。这得益于日本严格的垃圾分类管理要求和国民的整体素质与自觉性。日本对垃圾的细致分类一直是国内津津乐道的话题,初到日本的每一位国人想必都为此头疼过。玻璃瓶、塑料瓶、易拉罐也要分门别类,牛奶盒需要洗干净拆分捆扎,旧物不能随意丢弃,要在指定时间放置到指定地点……复杂到每天除了学习工作,还要额外分出些脑细胞给垃圾。忙起来时不止一次地抱着“又没人知道是我”的想法,打算放弃分类把所有东西扔到一个袋子里丢掉。但是到垃圾回收处看到他人整整齐齐分类码好,作为公寓内“一颗老鼠屎”的羞愧感油然而生,耻于自己的行为。

    除却井然有序的秩序和整洁的环境,日本社会礼仪也是其魅力之一。曾听闻许多赴日归来人讲述,日本太过“冷漠”,人与人之间不够热络随性,难以交心。然而自己真正来到这个国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和善而又保持的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后,却开始享受这种疏离又友好的人际关系。

日本对礼仪的重视程度,恐怕连长久以来以“礼仪大国”自称的中国也望尘莫及。在日本,日常生活中最常讲的两句话就是“すみません”和“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最常做的两个动作大概就是鞠躬和点头,想必在日本生活过的人都有同感。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识间,总是客气而有礼的,微小的摩擦随着双方的道歉而化了,不会酿成激烈的矛盾冲突。在日半年,从未见到过当街吵架或是出手,有了礼仪的润滑剂,整个社会一片祥和。最让国人不适的恐怕当属日本的等级观念,上下级间,师生间,同学间,日本的等级观念较之中国实属严苛,对待不同地位人讲不同的话,行不同的礼,整个社会仿佛存活于传统儒家世界,刻板,却又严谨有序。

熟识之间的礼貌客气多被认为是理所应该,然而日本礼仪的可贵之处在于,即使是陌生人之间,依旧客气而有礼。亚洲人的总体性格,较之欧美而言,总显“不够外放”。与欧美陌生人之间也会友善地say hi问好不同,国内路上与陌生人目光蓦然相对时,双方皆匆匆转移视线,视为尴尬之事。然而在日本,却是另外一方光景。早晨出公寓步行到车站,路上总会偶遇几位牵着柴犬散步的老人,目光不期而合时,微微一颔首示意,继而错身而过也不觉尴尬。逢路窄处,对面人总会侧身停步,温和说一句“お先にどうぞ”。

商店的工作人员待客态度自是不用说,进店时清脆热烈的欢迎观临,无时无刻不挂在脸上的微笑,细声细语的疑问解答和商品介绍,离店时身后深深鞠躬的身影,进入任何一家店都能让人感受到真正的“宾至如归”。更让人觉得难得的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态度。习惯了“官大于民”的设定,每次进入政府机关办事总是小心翼翼,唯恐得罪。但在日本,无论是市役所,还是警察局,工作人员永远本着服务的精神在工作,没有神情不耐,没有趾高气昂,只有尽心竭力的满足每位市民的需求。没有推脱责任,即使是不在工作范围内的问题,也会尽力帮忙。真正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工作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与人为便的设施也遍布全国各处。小城市中车辆稀少的路口设置行人通行按钮,无行人时车辆不需要浪费时间等待信号灯,行人也能保证最优先的通行。公交车上每个位置都安置有把手和下车按钮,按动按扭,司机便会停车,无需每站停靠浪费时间,乘客也不需像国内一样“下车基本靠吼”。虽然每隔百米就能遇到便利店,自动贩卖机依然见缝插针的存在于日本的每条街道。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鲜有人烟的小路,无论是商店林立的街道还是鲜有商卖的观光区,商品价格一致,没有因供求变化而哄抬物价。公共厕所内设置婴儿换尿片处,女性补妆处和全身镜,从极微小的地方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群体的需求。

太多太多,日本社会在细节处的带给人的感动恐怕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能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高速增长的GDP、林立不穷的高楼大厦和日渐繁华的城市也许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群,但细微处的人性关怀和照顾才能让人心生留恋而停驻。

回国前夜拖着行李箱到池袋长途公交站坐巴士去机场,司机师傅停下车后便急忙下来,帮我把行李箱从酒店门口搬到置物架放好,胖胖的脸微笑着站在我身旁说:どうぞ。一路看着街道略显昏暗的路灯和灯火通明的大楼,还未离开就已经开始想念这片土地。

    日本,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国家。

上一篇:下一篇:

版权所有 ©2021 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联系电话:(86)571-28008376 邮编:310018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 网站管理

微信关注